每天要先網購一圈才愿意入睡,外賣小哥和快遞小哥成為最受歡迎的陌生人……互聯網+時代,這些成為申城年輕人的新寫照。今天下午,2018“青春上海”戰略合作伙伴簽約儀式上,上海團市委與來自互聯網、汽車、演出、旅游、體育等7家不同領域的領軍企業簽訂新一批合作伙伴協議,并聯合中國電信上海分公司及滬江,發布了兩份數據報告——《“新時代的年輕人”大數據專題分析報告》和《2017上海青年互聯網學習研究報告》。
《“新時代的年輕人”大數據專題分析報告》基于電信大數據個體及家庭行為標簽、位置定位信息、區域畫像、互聯網流量、輿論采集信息及商業合作標簽數據,面向上海市18-38周歲的當代青年人,從基礎人文特征、信息互聯行為、消費娛樂行為、學習就業行為、精神文化活動五大板塊的大數據深度刻畫與分析,形成“新時代的青年人”專題分析報告。
報告顯示,在青年人群體中,移動互聯網的用戶已經以62%的百分比大大超越PC端的38%,甚至有25%以上的用戶每月需要消耗不止5G的流量,游戲類、閱讀類和科技類的App成為最受青年人歡迎的App類型。在消費觀念上,淘寶和京東依舊是青年人最偏愛的購物平臺”;外賣小哥也已經成為青年人繼快遞小哥后最受歡迎的“敲門人”,94%的外賣訂單都由青年人貢獻;蘇州、北京、杭州以人間天堂之美和首都情結成功占領青年人最愛的境內旅游點,而由世界杯帶火的俄羅斯突然一躍而成最熱門的境外旅游點。就業方面,互聯網時代,IT行業成為當仁不讓的青年人才聚集地;生活工作在富有節奏感的上海,這里的青年人平均每天加班時長都要達到1.87小時,并且平均每天早晚花上1.2小時來回于家和公司之間。
另一份“2017上海青年互聯網學習研究報告”是滬江聯合團市委組織實施的專題調查,數據來自網絡問卷1771份以及滬江后臺的海量用戶數據,對象為18-45歲的上海市網民。
調查數據顯示,和男網友相比,女網友更愿意通過學習來提升自己,并且越是高學歷的網友,提升自我的意愿也更迫切。其中,23-27歲的青年人以71.1天的人均每年學習天數成為青年群體中最愛學習的人群。相比線下學習,日漸成熟的線上培訓系統因其無時間和地點限制,迅速成為信奉“時間至上”的青年人更偏好的學習方式。在學習內容的選擇方面,男性與女性的選擇也呈現了兩個極端,女網友偏好語言類、藝術類和生活類等較為文藝的內容,男網友則更偏向于財會金融、辦公技巧和職場口語等實用類內容,考試考證、職場提升和子女教育也是驅動青年人學習的三大理由。
在今天的簽約儀式上,團市委表示將不斷推進“網上共青團”。目前,“青春上海”粉絲達到近150萬,電子團員證申領超過100萬,青春上海ACT+注冊用戶超過90萬,成為上海青年活動交流的標志性集散地。為做好內容傳播與活動平臺、福利分享,提升網上共青團的引領作用和服務作用,團市委“青春上海”在與現有8家合作伙伴順利合作的基礎上,與新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建立了新的合作伙伴關系,從更高層面整合優質內容和活動福利,提升共青團的吸引力和影響力,實現多方共贏。新一批的合作企業包括: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,東浩蘭生(集團)有限公司,上海申迪(集團)有限公司,上海廣播電視臺、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,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,網易上海和迪卡儂(上海)體育用品有限公司。
熊貓在線網版權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