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實上,我們每天大量地消耗資源,大規模生產,大量地消費,又大量地產生著廢棄物,這些對地球也都有“傷害”,因而垃圾處理是全社會的責任。只有從每家每戶做起,才能從源頭上做好這件事。
吾哩崇明人在垃圾分類上下足了功夫,基本能做到人人知曉、人人踐行,人人舉手之勞支持環保,最近還被動感101點名表揚:“垃圾分類已經出神入化了”!先來看看動感101的報道~
崇明在垃圾分類上如何做到“出神入化”?
小編來劃重點:
1、定時定點投放
在崇明,普通的垃圾桶已經沒有了,每天產生的垃圾必須在指定時間投放到指定地點
2、垃圾分類積分
每戶人家都有一張垃圾分類積分卡,每投放一次都要刷卡,投放對了才能積分,累計的積分可以抵換洗潔精、電影票等等
3、垃圾分類積分榜單
而且,每戶人家每月的垃圾分類積分都要上榜!分數高的、分數低的,一覽無余!
有沒有一種高考放榜的感覺?
據統計:
我們國家每人每年平均產生300公斤生活垃圾,許多城市都面臨垃圾“圍城”的危險;生活垃圾被認為是最具開發潛力的、永不枯竭的“城市礦產”。是“放錯地方的資源”;垃圾分類后被送到工廠而不是填埋場,既可以減少占地,降低垃圾處理成本,又可避免填埋和焚燒產生的環境污染,還能變廢為寶;垃圾分類是收集垃圾分類化利用的前提與基礎,為循環經濟的突破口,具有社會、經濟、生態三方面額效益。
看看這些垃圾的“壽命”更是長得可怕!
塑膠制品:永不分解。
皮革:50年以上。
塑料袋:20-30年。
鋁罐:500年。
尼龍制品:30-40年。
玻璃罐:1000年。
錫罐:50年
一粒紐扣電池:可污染60萬升水
一節一號電池:可使1平方米土地失去利用價值
既然垃圾如此重要,那么應該怎么實行垃圾分類呢?
現代社會垃圾細分普遍是這樣:
有的國家有更嚴格的標準,有的從學校教育開始,對孩子們從小灌輸;有的早已將垃圾分類寫入法律,亂扔垃圾可能會有坐牢的“風險”,慢慢靠著一些強制手段,讓垃圾分類深入人心。
丟個垃圾,真的要三思而后行了!分得越細,變廢為寶的可能性越大。
上海市綠化市容局說,為引領綠色生活理念,增強廣大市民的垃圾分類意識,上海電視臺從春節起,每天17:30——22:30在新聞綜合頻道、外語頻道以及看看新聞網等電視頻道播出垃圾分類公益廣告,希望市民朋友可以通過公益廣告學習綠色生活新理念,掌握生活垃圾分類小知識,為建設美麗家園共同努力。
2019年7月1日起,上海就要進入垃圾分類強制時代了,趕緊學習起來吧,畢竟:垃圾分類工作就是一種新時尚!
熊貓在線網版權所有